返回首页

南海特有海洋资源种类?

273 2024-01-15 02:06 admin

1 油气资源

南海海域内含有大量油气储量的地区.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2 其他矿产资源

华南海岸带的沙坝、海滩和岸裙等的沙体中蕴藏有丰富的砂矿资源,已达工业品位或已开采的有钛铁矿、钨、锡、金、锆石、独居石、磷钇矿、金红石、铌钽铁矿和玻璃石英砂。已划出几个砂矿成矿带:粤东钻石砂带、粤中锡砂带、粤西独居石—磷钇矿砂带、雷州半岛—琼东钛铁矿—锆石砂带,桂南玻璃石英砂带。

南海大陆架第四纪古河谷、古沙坝、古海滩和底砾层,均是砂矿远景区。建筑填料用的内大陆架砂砾估算资源量约为4500亿吨。香港自1985年以来已在内大陆架全新世海相淤泥层下浚挖了约2.5亿立方米的砂砾,用于各种吹填工程。南海诸岛上蕴藏有一些鸟粪磷矿。此外,南海深海沉积采样已获得锰结核和富钴锰结壳的样品,水深超过4000米的下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锰结核与富钴锰结壳的远景区。

3 生物资源

3.1 动物资源

南海北部的鱼类约有750种,以暖水性为主,暖温带种较少,未发现寒温带性种。鱼类区系为亚热带性质,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中—日亚区。南部的鱼类有1000余种,皆为暖水性,主要分布在南海中部诸岛之间的热带区,向北到西沙群岛,为热带区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印—马亚区。主要经济鱼类有蛇鲻、鲱鲤、红笛鲷、短尾大眼鲷、金线鱼、蓝圆鲹和钝头双鳍鲳等。

南海海蛇种类约有10种,数量不少。每年4至5月间在万山群岛水域,9至10月间在北部湾猬集,具有开发捕捞价值。南海是海龟活动的海区,每年4至12月来南海诸岛产卵,尤以4至7月为繁殖盛季。习见种有海龟、玳瑁、蠵龟和棱皮龟等。海兽有豚类、鲸类。北部河口区常见有白海豚、海豚和儒艮等。中部海区常见到成群的海豚。

浮游生物种类繁多。上层水中生活的浮游生物具有热带大洋特性。北部沿岸浅水区,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有暖温带种入侵。但出现时间较短,且随不同年份有较大变化。南海浮游生物仍以热带种为主要成分,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印—马亚区。海盆深层水中生活的浮游生物种类稀少,生物量也很低。沿岸水域主要浮游生物资源有日本毛虾、红毛虾、锯齿毛虾、海蜇和黄斑海蜇等。

底栖动物种类相当丰富,但优势种数量一般不是很大。北部沿岸浅水区生活的底栖动物基本都是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种。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中—日亚区,为亚热带性质。南部,包括南沙群岛海域,底栖动物基本都是典型的热带种,特别是造礁珊瑚极其发达。南部底栖动物类群远较北部为多。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印—马亚区,为热带性质。南海海盆1000米以下的深水区底栖动物具有深海的特征。南海底栖动物资源主要有软体动物的珠母贝、近江牡蛎、翡翠贻贝、日月贝和杂色鲍等,甲壳动物的墨吉对虾、长毛对虾、中国龙虾、密毛龙虾、远游梭子蟹和锯缘青蟹等,以及棘皮动物的梅花参、刺缘参、黑海参等。

3.2 植物资源

南海沿岸分布着众多的红树林,种类达20余种。它们呈不连续分布,大都出现在河口附近泥滩上,构成了具有热带特色的红树林群落,它对沿海鱼类繁殖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底栖植物可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为广东沿岸,由于受大陆气候影响,出现以亚热带性种为主的代表种,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日亚区。南区为南海诸岛海域,主要为热带性种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印—马亚区。南海沿岸底栖植物资源丰富,经济海藻主要有羊栖菜、紫菜、江蓠、鹧鸪菜、麒麟菜和海萝等。

3.3 珊瑚礁资源

南海诸岛地处热带,具有热带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大致由深海中、下层生态系统、深海上层生态系统、珊瑚礁区生态系统和珊瑚岛上生态系统等有机组成。

西沙群岛的珊瑚非常繁茂,各类珊瑚约160余种,其中造礁珊瑚124种,数量较多的是大分枝状的魅力鹿角珊瑚和多枝蔷薇珊瑚。西沙群岛中除了高尖石为火山岩岛外,其余各岛全是珊瑚礁岛。其中永乐群岛实际上是多个珊瑚岛分散在周围、中间有一个潟湖的大环礁,潟湖有多条通道与南海相通。宣德群岛是一个半月形的开放式多通道的大环礁。

东岛是西沙群岛的第二大岛(1.55平方千米)。东岛由上升礁及珊瑚贝壳砂复合而成,岛的四周是阶梯式的礁平台(第一阶水深3至5米,第二阶15至25米,第三阶40至50米)。在礁平台上的生物分带极为明显,且不同坐向有差别。东北向的礁平台发育良好,500米宽的浅水台地分橙黄滨珊瑚带、苍珊瑚带和珊瑚藻带。西南向的礁平台仅150米宽,珊瑚发育不好。除珊瑚外,珊瑚礁热带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已记录种数:海藻400种,鱼类500种,无脊椎动物1800种。

南沙群岛主要是由珊瑚礁组成,具有典型的热带珊瑚礁(主要是环礁)特征,已记录近百种造礁珊瑚,以滨珊瑚、蜂巢珊瑚、鹿角珊瑚、菊花珊瑚的数量最大。

4 旅游资源

4.1 海岛旅游资源

我国的南海诸岛具有开发旅游资源的巨大价值。

南海诸岛是我国海洋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见证,是研究我国海洋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在南海诸岛逐步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将会与历史文化研究形成相互促进。

南海诸岛形态各异的珊瑚礁,蔚为壮观的水下礁盘,千姿百态的珊瑚,清澈透底的海水,如花园般绚烂多姿的潟湖,松软白细的沙滩,各种名贵海产,都为南海诸岛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天然条件。在这里既可以享受热带海洋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又可以尝试诸如潜水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同时,一些岛屿上发现了我国古代渔民生产生活的遗物遗址,这一方面证明了是我国人民最早开发南海诸岛,另一方面,也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滨海旅游资源

我国大陆濒临南海的海滨旅游地区主要有三个:广东海滨海岛旅游带、海南旅游区和北部湾旅游圈。

广东海洋旅游以度假为主题,形成了阳江海陵岛、湛江东海岛、深圳大鹏湾、惠州大亚湾、汕头龙虎滩、汕尾红海湾和江门川岛等八大海滨旅游度假区。

海南具有宜人的海岛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热带风情,是我国最具备条件建设热带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整个旅游区在布局上以三亚为中心、东南部海滨为重点,形成规模发展的格局。海上观光方面有游艇观光、潜艇观光、水上飞机观光、海上捕捞、养殖观光等;海洋游乐方面有摩托艇、帆板、帆船、冲浪、牵引划水等;海上休闲游垂钓、游钓、潜水、游轮等;以及海洋生态科普教育、科学考察、探险等。

北部湾旅游圈包括海南省及粤西、桂南。一是将形成桂东、粤西和琼北的小三角旅游圈,并有望成为国内旅游的一个热点地区。二是随着北海、三亚至越南的游轮开通,以及从广西东兴口岸直达下龙湾的陆地旅游线的形成,该地区出现了多条旅游热线。

5 其他资源

太阳能:南海诸岛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超过我国其他海域和绝大多数的内陆地区,堪比青藏高原。全年各月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90至260W/㎡,终年可利用。

风能:有效风速3至20m/s,出现时数5500至8000h,出现时间65%至89%,有效风能密度300至650W/㎡,属我国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台湾海峡南口和巴士海峡的风能高值为全国海区之冠。

海洋能:南海海域广阔,波能资源丰富,据估计可达38.3×1013W,为渤、黄、东三海区波能蕴藏总和的2倍。更具有显著优势的是南海的温差能资源。南海表层海水全年温度大都超过26℃,而在1000米深处终年低至5℃,稳定、持久而显著的温差,是温差发电的有利条件,如能全部开发,估计可发电(1~2)×1012W。此外,在南海礁群附近,由于受地形影响,潮差较大,有些地区的潮差甚至大于2.5m,且具有较大流速。因此,亦可以考虑利用地形和潮汐规律,利用口门或人工口门进行潮汐及海流发电。

空间资源:南海地区总的陆地面积十分有限,但是海域广阔,有巨大的空间资源开发潜力。当前的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一般包括:港口航道、海岛土地开发、水下仓储等。随着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利用海洋空间可以发展海上种植业、海上城市等新型的人类生存及发展空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