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幼儿的观察具有什么特点?

152 2024-01-18 15:00 admin

孩子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目的性不强,持续时间短,系统性差,概括性低。由于整个心理活动的无意性,使得孩子极易受客观外界条件的左右而时常不能自觉地观察。观察对象越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越清晰越有利于辨认,成人提出的观察目的越明确越具体,孩子观察的目的就越容易坚持和实现。

观察受兴趣制约

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常依据本身的兴趣。能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往往无须成年人的安排,孩子也会全神贯注地去观察。例如,如果孩子有兴趣看蚂蚁排队搬运粮食,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蹲在地上观看。又如,一本有趣的图书也能使孩子静静地翻阅。

观察容易受到干扰

学龄前孩子进行观察时,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干扰而使他们转移注意目标。例如,当家长带一群孩子观察绿豆发芽的情形时,如果从窗外飞来一只昆虫之类的东西,或者街上传来警车呜呜的声响,孩子便会被这些新的刺激物(昆虫或警车声)所吸引,不能自制地从原先的观察目标转移到别的事情上,通常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干扰。孩子到了5~6岁时,能够排除一些干扰,依原先的计划进行观察,但仍要看观察的事物能不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观察不能持久稳定

学龄前的孩子观察事物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例如,如果给一个孩子一幅图画由他随意观看,他只用很短的时间便说看完了。年龄越小的孩子观察的持续时间越短,一般来说,孩子3~4岁时自由观察一幅图画所需的平均时间是7秒,4~5岁时约为9秒,6岁时约为12秒。

观察不够细致全面

孩子观察事物通常不够细致。年龄越小的孩子观察越不够细致。3~4岁的孩子一般只看到事物粗略的轮廓,观察不够全面和细致,很少自觉地去注意隐蔽和细微的地方,并且做有选择的观察,对喜欢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就反复地看,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而观察时常常发生遗漏现象。孩子直到5~6岁时才会进行较全面和细致的观察。

观察不能独立始终

孩子观察时极容易受到家长和其他孩子的暗示所影响,往往不够独立。例如,父母让孩子观察一只兔子且说出他所看到的兔子是怎样的,如果孩子说:“我看到兔子的鼻子一动一动的。”那么,另外听到的孩子多会把注意力移向兔子的鼻子上,并重复着他的说话:“兔子的鼻子一动一动的。”如果父母这时说:“我看到兔子有一对长长的耳朵。”那么,孩子甚至未经自己观察过,也会复述父母的话。

概括来说,学龄前孩子的观察按照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家长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时,便要依据他们的年龄阶段,并配合各自观察的特点加以指导,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知觉。孩子大约在半岁以后出现观察的最原始形态,2.5~3岁期间正式开始发展,4岁以后逐渐转变为初具目的性的独立过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