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十大吃鱼最多国家?
印度、马来西亚、科特迪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莫桑比克是世界上吃鱼最多的前十个国家。鱼类的高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有利于捕鱼的环境以及相关主体在这方面的政策。此外,该国人民的文化特征可以决定鱼类的消费水平
二、全国吃鱼最多的省?
我国湖北省的人吃的鱼类最多,多到一個月吃起來可以不重样。
湖北人愛吃魚,這與湖北水網密布、湖泊眾多密不可分。湖北人早就知道“吃的精髓不夠,细节不夠”。因此,魚食製作得很精美。
三、不吃鱼的国家。?
藏族人不吃鱼。
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藏式宴席上食品的烹制及摆席方式很多。最古老的方法是根据客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用膳形式,还有素宴、荤宴之别。
四、江苏哪里吃鱼最多?
江苏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水资源丰富且河网林立,全省各市普遍吃鱼都比较多。具体来说,吃淡水鱼比较多的是长江沿岸的扬州、泰州、南通和南京,以及靠近太湖的苏州、无锡,还有洪泽湖边的淮安。
另外,江苏也是沿海省份,唯一的海港城市连云港,也是吃海鱼最多的地区。
五、世界十大鲨鱼最多的国家?
法属法卡拉瓦环礁。
法卡拉瓦环礁是鲨鱼最多的地方,具有700条左右,这里的有着优异的生态环境,所以自然也是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因为这里的生物的多种多样,也被划分为了保护圈,同时,这里也是鲨鱼生活的海洋,光是这是就生活着19种鲨鱼,是这附近当之无愧的霸主。
六、什么鱼吃鱼食最多?
什么鱼吃鱼是最多?
如果从鱼的种来说的话,鲤鱼吃的比较多,如果说是从大小来说的话,当然是越大,吃的鱼食就越多了。
七、世界哪里的人吃鱼最多?
日本,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四面临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日本国民和鱼结下不解之缘
八、金矿最多的国家?金矿最多的国家?
南非,
金矿含量世界第一 金在地壳圈中的分布既稀少又分散,平均约为十亿分之五,即每吨5毫克。
目前,国外有开采价值的金储量不过3万1千多吨。南非得天独厚,在全世界储金量中,竟占了60~65%,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储金国。南非的金矿主要分布在奥兰治河的支流瓦尔河流域,大体成一半圆形,延伸500公里,素有“金弧”之称。此外,南非还拥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炼金厂——兰德炼金厂。它坐落在约翰内斯堡市郊哲米斯顿镇上的一个大院中,由南非7家最大采矿机构的联合组织——矿业联合会经营。南非开采的所有黄金都是有该厂冶炼的,年加工能力达750吨,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产量的70%。
九、哪些国家的十大名著最多?
世界的十大名著是:1. 战争与和平 一 (俄)列夫·托尔斯泰2.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3.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上) (俄)高尔基4. 呼啸山庄 (英)艾米莉·勃朗特5. 大卫·科波菲尔 (英)狄更斯6. 红与黑 (法)司汤达7. 飘 (美)玛格丽特·米切尔8. 悲惨世界(法)雨果9. 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10.约翰·克里斯托夫(法)罗曼·罗兰
按这个来说,法国是最多的
十、沙漠最多的十大国家?
第十名:塔克拉玛干沙漠
面积:33.7万平方公里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整个沙漠分布在新疆四个地区界内: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和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故被称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流沙面积世界第一。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
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塔克拉玛干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古丝绸之路途经塔克拉玛干的整个南端,许多考古资料说明,沙漠腹地静默着诸多曾经有过的繁荣。在尼雅河流、克里雅河和安迪尔流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弥国和货国的古城遗址,至今鲜有人知或鲜为人知。在和田河畔的红白山上,唐朝修建的古戍堡雄姿犹存。
第九名:大沙沙漠
面积:41万平方公里
大沙沙漠处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北带,大部在西澳大利亚州。面积约41万平方公里,大部为沙丘,仅中部有石漠。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北部荒漠。广袤荒漠上有大片盐沼和沙丘。有1,600公里长的牲口道从西南向东北穿过沙漠。
居民估计只有25万,每平方千米还不到0.4人。偌大的面积空无一人,但是只要瘦瘠的植被能供养牲畜,或有可靠的水源,散落的人群便会在这世界上最艰困的环境中和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下生存下去。
第八名:卡拉哈里沙漠
面积:63万平方公里
卡拉哈里沙漠亦译喀拉哈里沙漠,亦称喀拉哈里盆地。非洲南部内陆干燥区。也称“卡拉哈里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区。卡拉哈里沙漠北部有一个很不寻常的水系。夏日大雨滂沱落在远在卡拉哈里西北部的安哥拉中部高地上。大量的径流水流入若干向南流的小溪中,这些小溪汇合起来形成奥卡万戈和宽多或河。
美国有考古学家研究一些于非洲南部莱索托卡拉哈里沙漠出土的鸵鸟蛋壳制的珠子,发现其年期可远溯至逾3.3万年前的石器时代。
第七名:鲁卜哈利沙漠
面积:65万平方公里
鲁卜哈利沙漠位于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其沙丘的移动主要由季风引起的,并且由于风向和主流风的差异,沙漠的沙丘被分成3个类型区,即东北部新月形沙丘区、东缘和南缘星状沙丘区和整个西半部线形沙丘区。
从形态上大体可分为东西两大沙漠。其中东部沙漠多为平行排列的大沙丘,有些沙丘高300米,长20千米,近乎一座沙山。在地下水位较高处,有局部绿洲,形成良好的牧场。西部沙漠多为砾漠,沙丘间沼泽、盐湖广布。整个沙漠均属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中部夏季最热月均温在白昼时达70~80℃,夜晚则降至30℃,冬季最冷月气温也达40℃以上,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许多地区两次降水间的间隔需要数年。
第六名:巴塔哥尼亚沙漠
面积:67.3万平方公里
巴塔哥尼亚地区几乎包括阿根廷本土南部的所有土地,由广阔的草原和沙漠组成。
古生物学家宣布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北部地区挖掘出一具食草恐龙的巨型骨架化石,身长达32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积最大的恐龙之一。在此之前,在该省还发现了另外两种以庞大著称的恐龙化石。巴塔哥尼亚地区之所以成为最热门的考古圣地,是因为在那里能发现白垩纪的恐龙化石。
第五名:戈壁沙漠
面积:130万平方公里
戈壁沙漠面积为130万平方公里,位于中国和蒙古之间,是世界上最北面的沙漠,亚洲面积最大,世界第五大沙漠。这片沙漠的极限温度,冬天可跌至零下20摄氏度,甚至到零下30摄氏度。而夏天最热的时候可升至40摄氏度以上。
古代丝绸之路在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及西缘一线延伸时,横贯阿拉善沙漠南部且穿越嘎顺戈壁。戈壁地区最初是通过13世纪时马可·波罗的生动描述而为欧洲人所知的,除此之外,他们在实际上一直并不了解这一地区而且没有到这一地区旅行过。
戈壁最有文化趣味的地区是中国敦煌市附近的佛教系列洞窟寺庙群。这些寺庙建于4~10世纪,在沙漠干燥的空气中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其中壁画与文献的质量和数量一直无与伦比。对这一建筑群的科学研究,随匈牙利裔英国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斯坦因(Aurel Stein)在1907年发现千佛洞开始。戈壁还挖掘出了大量的恐龙化石,也是研究白垩纪恐龙的重要部分。
第四名:澳大利亚沙漠
面积:155万平方公里
澳大利亚沙漠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其由大沙沙漠、维多利亚沙漠、吉布森沙漠、辛普森沙漠四部分组成。
澳大利亚沙漠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5以上。这里雨水稀少,干旱异常,夏季的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因为没有高大树木的阻挡,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任何人都会以为这是一片死亡之域,但在1973年,澳大利亚一个叫夫兰纳里的植物学家在骑摩托车旅行时发现,这片沙漠中竟有大约3600多种植物繁荣共生。
艾尔斯岩是领略北领地之神秘的首选地,这个地区的得名源于一块叫作Uluru的石头。这块石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整块不可分割的单体巨石。由于被土著人赋予了图腾的含义,被当地人誉为象征澳大利亚的心脏。
第三名:利比亚沙漠
面积:169万平方公里
位于撒哈拉沙漠的东北部,包括埃及中、西部和利比亚东部,利比亚沙漠为自南向北倾斜的高原,西南部地势最高。
沙漠中有多岩石高原和岩石或沙质平原,气候干燥,不适宜居住。绿洲是沙海中的岛屿,在穿越沙漠时可以在那里歇脚或住上较长一些时间。利比亚沙漠中的主要绿洲有锡瓦绿洲,拜哈里耶绿洲,法拉弗拉绿洲,达赫莱绿洲和埃勒-哈里杰绿洲,它们之间有一条在埃及地图上呈z形的小道相连,最美的绿洲是北部的三个绿洲,即锡瓦,拜哈里耶和法拉弗拉绿洲,它们比其他两个绿洲更“荒凉”,被人们叫作新谷的达赫莱和埃勒-哈里杰,绿洲已成为了人口不多的农业中心。
第二名:阿拉伯沙漠
面积:233万平方公里
阿拉伯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沙漠,阿拉伯沙漠位于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东缘部分,大部分为砾漠以及裸露的岩丘。
在阿拉伯沙漠的边缘,佩特拉古城曾是纳巴泰王朝的首都,同时是约旦南部的一座历史古城,,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约旦境内)之间的山峡中。它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佩特拉位于干燥的高山上,几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
第一名:撒哈拉沙漠
面积:906.5万平方公里
撒哈拉沙漠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前,是世界第二大荒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矿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